大奇迹日!突然走强
2025-06-24A股上演大奇迹日,主要指数今日早盘震荡下行 ,午后拉升转涨。截至收盘,沪指涨0.65%,深证成指涨0.43%,创业板指涨0.39% 。全天成交1.13万亿元 ,较前一交易日增量552亿元,全市场超4400股上涨。
板块方面,能源、航运板块 ,上涨幅度居前,有消息面的刺激的半导体,涨势也不错。
周末美放风拟取消一项涉半导体设备豁免 ,今天的半导体设备概念股中微公司 、中科飞测、分别涨4.09%、3.56%,带动科创半导体ETF(588170)上涨2.35%。
而传统的板块,像白酒、银行 、新消费等 ,涨跌互现 。
到底,应该如何看待目前各路消息满天飞的市场?在长线价值和短线波动之间,又该如何选择投资主线?
01
消息面主导的市场
今天的盘面 ,整体上依然呈现消息面主导。
因为地缘紧张局势升温而受益的板块,出现明显走高,如港口航运股走高,多只个股涨停。
据央视新闻报道 ,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库萨里表示,伊朗议会已得出结论,认为应关闭霍尔木兹海峡 ,但最终决定权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 。
同样走高的,还有油气股,本身上涨之余 ,还带动化工板块大面积补涨。
有券商针对以伊冲突的新变化,更新了研报,指出伊朗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 ,且可能影响全球重要海运航道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行,有可能对石油、天然气、煤化工 、低碳烯烃、锶矿、溴素 、硫磺等一系列产品造成供给冲击。
在这种“负面”预期之下,相关的资源和商品会因为供应链中断而价格上涨 ,出现反向利好 。
同样拉升的,还有跨境支付概念。
跨境支付通6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,这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,今后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。此消息还间接带动了银行板块盘中探底回升 ,多家大型国有银行续创历史新高 。
消息面刺激的科技板块中,半导体受到的关注最多。
今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公众号发表《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安全之要》文章,称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、安全之要。
半导体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基础 ,在国产替代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,是实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、保障产业安全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。
当前,半导体高端设备 、高端材料的国产化率低 ,国产替代紧迫度高,其中光刻机被称为半导体设备的明珠,国产化率几乎为0%。
不过 ,近年来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行业已经呈现出高增长。
Wind数据显示,2022-2024年A股半导体设备板块营收年均增速达45%,材料板块为32% ,显著高于电子行业平均水平。
这种高成长性主要源自两方面:一是下游晶圆厂扩产带来的需求扩张,二是国产替代比例提升带来的市场份额增长 。
招银国际在2025年半导体展望报告中,将"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"列为两大首选投资主题之一(另一主题为人工智能)。该机构特别看好国产份额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,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将促使中国持续推动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化 ,为相关企业创造长期增长空间。
实际上,半导体板块的上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,主要原因是市场本身进行高低切换 ,显示半导体的中长线逻辑是得到市场认可的,只要估值回撤到一定位置,就会重新显现吸引力 。
从估值水平看 ,虽然半导体板块市盈率普遍在50-80倍之间,市销率8-15倍,并不算便宜 ,但考虑到行业长期的巨大的成长空间,这种高估值并非没有道理,它反映的只是市场的乐观预期。
如果要规避高估风险 ,投资者可以更多去关注不同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,特别是产品的商业化进程,以及由此产生的营收和利润增长。
从各细分产品的发展阶段看,刻蚀、薄膜沉积等设备及电子特气、靶材等材料已进入业绩兑现期 ,而光刻机 、EUV光刻胶等尖端领域仍处于高投入期,投资者需要认真区分清楚 。
如果觉得区分起来难度较大,投资者也可以看看一些将行内优质公司筛选出来 ,并重新组合而成的投资工具,像科创半导体ETF(588170)。
这个ETF是全市场首只聚焦科创板半导体设备+半导体材料行业主题ETF,半导体设备(53.2%)和材料(20.6%)含量合计高达73.8% ,高于科创芯片的21.9%、中证全指半导体的19.9%。
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华海清科(半导体清洗设备龙头)、中微公司(刻蚀设备全球领先)、沪硅产业(大硅片国产化主力) 、拓荆科技(薄膜沉积设备龙头)等,它们都是在科创板上市的硬科技企业 。

02
国产替代下的投资主线
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、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,半导体这一关乎国家安全、产业安全 ,同时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 、投资价值的产业,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大,发展机遇也越来越大。
就以备受重视的半导体设备、半导体材料为例 ,它们是芯片制造的"工业母机"和"基础原料",构成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根基,几乎成为所有半导体议题中最常被说起的两个。
根据最新行业数据,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230亿元人民币 ,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5%,今年,这一规模有望超过2300亿元;2024年中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市场规模已达1437.8亿元 ,预计今年将突破1740亿元 。
过去5年,两个细分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都在20%上下,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,未来的预期增长率依然会大幅跑赢全球均值。
为何有这样的信心?
理由有两点:
第一,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在2023年正式触底,而随着AI科技的快速增长 ,半导体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,正进入新一轮,也是更为庞大的增长周期中 ,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数据,2024年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270亿美元,同比增幅19.0%,预估2025年半导体市场将继续增长 ,规模将达6970亿美元,增长率为11.2%。
第二,是中国国产替代的加速 ,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约为20%,但据最新预测,2025年这一比例有望大幅提升至33-35%。半导体材料整体国产化率略高 ,约为32%,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0% 。
瑞银研究显示,2024-2025年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需求将从2023年的207亿美元增长至230-260亿美元 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晶圆厂的大规模扩产计划,特别是成熟制程产能的持续扩张。
另外,从技术能力看 ,国产设备已实现多项关键突破 。目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可覆盖大多数14nm及以上工艺需求,28nm工艺几乎实现自主可控。虽然光刻机等核心设备仍有困难,但值得期待的是,在"国家大基金"等政策支持下 ,国内企业正集中攻关光刻机核心技术,未来有望缩小差距。
半导体材料方面,已实现规模替代的领域有电子特气、靶材 、湿电子化学品 ,正在突破的领域则有大硅片、光刻胶、抛光材料等 。
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板块独特的产业地位和成长逻辑,使得该领域投资价值凸显,已成为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投资主线之一。
当然 ,半导体的投资门槛不低,投资者想要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,就需要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,还需要对半导体所涉及的专业技术 、企业基本面、财务、潜在的风险因素等等,有深入的了解,这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,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ETF的方式入市的原因。
像科创半导体ETF(588170),最新基金份额达到了2.65亿份,居同类指数产品第一,且涨跌幅为20% ,在行业景气周期中弹性更大 。
03
结语
投资,讲求确定性。
而叠加了周期向上 、AI产业和国产替代逻辑的半导体板块,已成为确定性最高的板块之一。
未来几年 ,中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。
国产替代加速深化:从"可用"向"好用"升级,国产设备材料不仅进入产线,还将逐步提升份额占比。
产业集中度提升:通过并购整合 ,行业将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。在政策支持下,2024年半导体行业并购交易已明显活跃,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高质量整合(海光+中科)。这种集中化趋势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,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。
应用场景多元化:除传统集成电路制造外,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将为设备材料企业创造增量空间。例如AI芯片对先进封装材料的需求、汽车电子对高可靠性材料的需求等,都将形成新的增长点。
全球化新格局形成:在逆全球化背景下 ,半导体产业链将呈现"全球化2.0"特征——不是完全脱钩,而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的有限合作 。中国企业将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,另一方面通过RCEP等框架深化与东南亚等地区的产业合作,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。
长期成长确定性高:在国产替代和产能扩张双轮驱动下 ,行业未来3-5年将保持15-20%的复合增长率,部分细分领域增速更高。
在国家战略支持 、市场需求拉动、新兴技术革命以及企业创新驱动的共同作用下,国产半导体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更多突破 ,为中国科技产业的自主可控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,也有机会为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 。
当然,作为“三高 ”--高技术、高资本 、高估值行业 ,投资者仍需警惕技术研发不及预期、国际贸易环境恶化、下游需求波动等风险因素,审慎做出投资决策。(全文完)
来源:格隆汇
温馨提示: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,请关注网APP。